新快报 | 六旬糖友因糖足面临截肢,半年治疗成功保肢
新快报讯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居全球首位,其中15%-25%的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足,截肢率高达21.5%。近日,62岁的糖尿病患者李阿姨(化姓)因长期血糖失控导致左下肢坏死性筋膜炎,从医学角度评估,截肢可能是更稳妥的治疗选择,但考虑到患者的强烈保肢意愿,医疗团队经过综合评估,最终决定采取保肢治疗方案。历经6个月的艰难治疗,最终在广州仁爱天河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成功保肢。专家指出,糖尿病足早期干预可降低50%以上截肢风险,但许多患者因忽视早期症状而错失治疗良机。
李阿姨患2型糖尿病多年,因未规律控糖,两年前左足第二、三趾出现红肿溃烂,外院截趾后感染仍持续蔓延。转至广州仁爱天河医院时,经综合检查发现其左下肢自膝关节至足背皮肤软组织坏死深达肌筋膜层,黄绿色渗液伴恶臭,合并感染性休克、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面对复杂病情,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李庆辉专家团队采取分阶段救治:先通过清创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性休克;随后运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促进肉芽生长,并分多次实行清创植皮术修复大面积缺损。李庆辉介绍,负压引流技术可使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提升至76%,较传统方法提高近30%。术后联合康复理疗改善下肢循环,半年后李阿姨终可正常行走,还去跳广场舞了。
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足患者中,约34.1%因血糖控制不良导致严重感染,截肢后5年死亡率超过40%。“糖尿病足早期识别可显著改善预后,但超60%患者就诊时已至中晚期。”李庆辉强调,若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间歇性跛行,这是下肢动脉闭塞典型表现,5年截肢风险增加3倍;静息痛、夜间刺痛加重,这就是提示神经与血管双重损伤;自发性溃疡,无外伤的皮肤会出现发黑、渗脓,缺血性坏死情况;难愈性创面,超过4周未愈伴感染,骨髓炎风险达58%。
李庆辉还强调,糖尿病足治疗黄金期为症状出现后72小时,延误一周以上者感染扩散风险激增4倍。我国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均低,糖尿病足防治需从社区血糖监测体系完善、分级诊疗推进等多维度破局。即使面临截肢危机,通过规范治疗仍可重获生机,但更呼吁公众以李阿姨为鉴,莫让“甜蜜负担”酿成不可逆之痛。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https://www.xkb.com.cn/articleDetail/394889